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2017年05月03日 18:32  点击:[]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较早、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之一。学科始建于1978年,1985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起与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共建河南省机器人智能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年合作成立机器人研究院。现有教授24人(博导18人),博士学位教师54人,有中组部“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原千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2人。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并作为主要学科之一,支撑学校工程技术学科2019年已进入ESI全球前1%。

本学科是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学科拥有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河南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机器人智能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检测国际联合实验室、机器人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共建)、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科紧密结合先进装备制造和国防科技发展需求,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4个学科方向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① 复杂动态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针对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的混杂系统科学问题,开展了驱动系统分层多模式切换协调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最优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② 多维异构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及医学信息处理,成功定位食管癌高易感位点,应用于染色体相关部位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等期刊。③ 视觉识别编码理论。提出的一种图像变换可使训练图像增加千倍级的算法,有效提高了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的数据量,减少过拟合,增加系统的鲁棒性。研究成果发表在《Pattern Recognition》、《Biological Cybernetics》等期刊。④ 导航、制导与控制。设计空地制导武器导弹攻击目标过程中滑翔段、转弯段和近垂直攻击段多模型混杂制导算法,提高了导弹在目标区域的生存能力和制导精度。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Aeronautical Journal》等期刊,“复杂动态系统鲁棒控制理论”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⑤ 多机器人信息处理与协作计算。针对多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功能和信息的分布与互补、协调与合作等问题,提出了机器人群体的智能学习以及群体行为的相关方法,在多机器人建模、路径规划、组合柔性臂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Opt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

学科现已构建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所组成的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肩负着为黄河流域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培养从事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与管理等方面高层次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考入本学科的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全日制高校,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过345%,目前已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已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有约15名学生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结合我国先进装备制造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需要,学科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搭建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化、军工产品研制和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洛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逐步具备了为国防军工、先进装备制造提供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