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方案 >> 正文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1年03月17日 12:52  点击:[]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授权点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强烈的科学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学术潜力和节能环保意识、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本学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知识,能够跟踪领域前沿开展原创性、跨学科研究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高效文献阅读、翻译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学位点立足河南,面向中原,培养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领军人才。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较早、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之一,是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百人计划和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拥有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共建)、河南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院士工作站、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许继集团、中航空空导弹研究院、中信重工集团等单位联合共建有9个研究生培养基地。1978年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20人,博导12人,博士学位教师58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12人),有中组部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7人,建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混合动力汽车动态协调控制与优化河南省高校创新科技团队,有控制技术、信息技术2个省级教学团队。

本学科包括以下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主要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与综合理论、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随机控制与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检测、控制与管理)、多智能体理论与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等。培养研究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决策与仿真,鲁棒控制与非线性控制,工程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主要研究智能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仪器仪表、无接触图像测量与模式识别、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基于Internet 远程测控技术、过程控制与应用、机器人智能控制。培养研究生理解和掌握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新型执行机构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表及控制器、测控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3.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制造系统等)、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与调度方法、智能机器人与多智能体系统、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先进制造中的关键系统集成理论与技术等。培养研究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系统预测、决策、仿真与性能评估,网络信息技术、火控与指控系统技术,复杂系统信息处理、控制与应用技术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主要研究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网络媒体计算与可视化技术、计算视频与可伸缩编码、自适应信号处理。培养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5.导航制导与控制

主要研究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不确定性推理与推断、导航、定位与测控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等。培养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惯性定位导航技术,组合导航及智能导航技术,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惯性器件及系统测试技术,火力控制技术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以上研究方向将根据今后学科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 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其独立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结合研究课题的需要继续学习一些有关的理论课程,以拓宽和加深与本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使之掌握进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科学方法和专业技能。

(2) 实行导师负责制

提倡组成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进行培养工作。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所在学科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中的作用,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导师要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和博士研究生的个人特点,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院主管院长签署同意意见后实施,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学院应为博士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注意安排和支持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参观学习,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实际需求状况,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2. 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三部分组成,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原则上在两个学期完成。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包含普通选修课和能力训练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生,应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或专业学位课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并在课程计划中列出,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人研究生课程学分

2学分要求

(1)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7学分,必修环节应修满3学分。

(2) 课程中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3) 学位课中,公共必修课应修满4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

(4) 非学位课中,普通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能力训练课不少于2学分,课程的选修可结合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选择。

五、科研素质培养

科学素质培养为必修环节,包括科研总结能力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科研总结能力培养环节的考核包括开题考核和中期考核,具体依照《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1518号)、《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河科大研(201519号)相关规定执行。

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等。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本人主讲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报告主体应体现本学科科研创新内容;同时应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10次以上,其中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六、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所有课程的学分后,即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环节,具体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学位预答辩与答辩等环节。

1.论文类型与形式

按照《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1518号)、《河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文字重复的处理规定》(河科大研[2017]29号)相关规定执行。

2开题与中期考核

按照《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1518号)、《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河科大研(201519号)相关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程序包括:预答辩、查重、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各环节工作按照《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答辩管理办法》(河科大研[2017]32号)、《河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文字重复的处理规定》(河科大研[2017]29号)及《河南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河科大研[2017]31号)等相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申请与授予

博士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和完成学位论文后,可按有关规定开始学位申请与授予阶段的工作。博士研究生在学位申请时,需要提供其攻读士学位期间能够反映其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社会评价材料。社会评价材料除满足《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社会评价认定办法》(河科大研[2017]26号)相关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社会评价规定(试行)》(信工/软件发[2018]12号)的相关要求。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河南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河科大研[2017]31号)等相关规定件执行。达到各项规定要求的,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