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工作 >> 正文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2021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022年04月30日 10:24  点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021年度)


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

代码:0811



2022 3 15

2021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一、总体概况

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术学位和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并设有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开设有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学位点建设有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和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共建)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机器人智能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10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洛阳市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洛阳市大数据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生物识别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

2021年度,本学位点共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研究生8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2人;目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校研究生87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38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49人;本年度共毕业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5人;2021年学位点毕业的17名研究生中,就业16人,未就业1人。本年度年终就业率为94.12%

本学位点积极推进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现有校内研究生指导教师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均为正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现有省级高层次人才6人、近一届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近一届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5人。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和行业相结合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学院还聘任兼职导师(含行业导师)38人,其中兼职博导5人(含行业导师1人),均为正高级职称;兼职硕导21人(含行业导师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4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党建工作

学位点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未来执政根基的高度,把党的建设放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核心位置,通过党建整体带动全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党建龙头有抓手、支部建设有活力、党员成才可持续、党员发展破难题。

依托信息工程学院认真组织研究生各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完成各项政治理论学习任务;通过专题讲座、心理委员培训、主题教育班会、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等形式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2021年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师生座谈、实验室评比等活动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生干部配备到位,学生组织健全,工作信息畅通,全年开展研究生班干部培训活动2次;通过“书记第一讲”、“院长第一课”、“导师第一谈”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完成毕业教育系列活动,指导研究生就业,做到安全、文明离校。完成宗教信仰排查与统计工作,加强宗教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研究生安全稳定教育,定期对宿舍、实验室进行安全、卫生隐患排查,2021年无安全稳定事件及违纪违法事件发生;有序完成在校研究生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本年度,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学位点积极做好防疫宣传管理工作,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精神,积极落实学校各项防疫工作措施,通过线上工作会议布置学校防疫工作任务,在线上发布官方信息发布防疫知识等。每日督促全体研究生完成报平安工作,精准掌握学生出行和健康信息;认真排查和重点关注疫区学生,客观准确统计信息,及时报送,做好对学生的督察和反馈工作;坚决落实学校延期开学工作要求。密切联络和关怀学生,通过建立重点疫区微信群、钉钉群、视频和语音通话等方式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切实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通过线上谈心谈话,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学习科学防范知识。有序组织开展学院第一批、第二批返校复学研究生工作,并做好“返校复学第一课”系列教育活动。

2、思政教育

(1)打造思政品牌,营造向上氛围。积极组织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持续开展滚动调查和发布调研报告,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承办“博学大讲堂”等系列讲座,依据研究生形势政策教育任务要求和思想状况,及时解答研究生的思想困惑,切实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培育以“导师有约”、新生活动月、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月等系列活动为载体的研究生教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的育人作用,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组织“研究生学术之星”遴选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举办研究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入挖掘和树立研究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以点带面,营造学习先进事迹的浓郁氛围。

(2)活跃教育载体,提高教育实效。一是以“书记第一讲”、“院长第一课”、“导师第一谈”形式,构建“治学修身”研究生入学教育新模式,使新生顺利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尽快融入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激励研究生爱国爱校、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二是通过寻找与研究生具有相同背景、有共同语言的“朋辈榜样”,成立一个令研究生信服的先进典型群体——朋辈榜样库。一方面让“朋辈榜样”的先进事迹走进研究生的生活来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引领并最终形成稳定而持久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局面;另一方面为“朋辈榜样”提供锻炼、提升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平台,让他们通过第二课堂掌握更多技能,成为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三是举办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月和“学术道德不端案例”警示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升研究生科学道德精神和学风自律意识,使全校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遵守学术规范,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3)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创新潜能。严格执行学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相关政策,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积极引导和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组织研究生深入企业社会实践,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积极筹备“百名校友创新创业谈”活动,传播创新理念,启迪创业思考。举办创业调研成果宣讲会,做到脚踏实地,心中有数。组织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学术论坛、博士生创新论坛、研究生创新创业特训营等,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4)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教育责任。一是积极完善学院研究生会及章程,自愿报名和推荐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和各部干事,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队伍建设。二是加强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能力学习,促进辅导员队伍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落实师生定期见面制度,发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作用,促使导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者。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

本学位点通过研究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变化,组织各学科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不断加强课程建设。2020-2021学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共建设有24门博士生课程和25门硕士生课程,根据研究生选课情况,实际开设16门博士生课程和22门硕士生课程;建设的1门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2门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5门双语教学课程均在开设之列。

2、导师遴选与聘用

学院积极组织完成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聘用工作。根据《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文件规定,2021年度学院遴选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5人;按照学校《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学院聘用2022级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2021年度,学院4位导师获“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3、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多措并举,扎实有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2021年度,学院组织广大教师按照学习法规、对照检查、培训提高、营生氛围、建章立制、总结深化六阶段开展系列活动,不断营造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不断引导本学科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主题活动和“四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三个“一对一”谈心活动,开展“教学质量提升”系列活动;设立师德师风问题师生投诉箱,并通畅师德师风问题投诉举报渠道,接受广大师生监督,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科育人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着力在规范从教行为、提高教师素养、展示师德风采上下功夫,突出师德师风在教职工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挖掘身边先进典范,充分发挥其引导、示范、标杆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提升全院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4、学术训练

学院不断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鼓励研究生课程采用课题项目驱动法、开放性实验探究法、典型案例教学法、团队实践训练法等手段,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研究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改进的科研闭环能力;创造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入课题研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并从中熟悉研究步骤,学到研究方法;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供研究生申报,让有些导师结合专项课题指导研究生,并完成相应的科研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与专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研究生参加学术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要求导师在研究生内部定期开展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积极申报技术专利、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加强研究生全过程化管理,培养研究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专注的治学态度。

5、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组织承办研究生创新创业校内选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2021年,我院承办了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1次;承办第三届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1次;承办第四届人工智能大赛校内选拔赛1项,承办“导师有约”专题讲座2场;承办“博学大讲堂”专题讲座2场;承办了第五届博士生创新论坛信息工程学院分论坛1场;举办第十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信工学院和数统学院联合分论坛1场;组织研究生就业招聘会10余场。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这些学术竞赛和活动,有效的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提升了对科研问题的分析能力。

此外,学院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受疫情影响,学院本年度研究生参加校外举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有10人次。

6、研究生奖助

2021年度,学院严格按照考核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顺利完成了研究生各类评选推荐工作。学位点获评省优毕业研究生1人、校优毕业研究生1人;获河南科技大学2021年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1人、提名奖1人;获国家奖学金5人,资助总额11万元;获学业奖学金104人,资助总额74.8万元。与此同时,学位点为解决硕士研究生的生活负担、充分调动其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设置了完备的奖助学金体系。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优秀奖学金,以及研究生助学金、“三助”津贴、临时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等。本年度,学位点研究生助学金97人,资助总额76.9万元,并发送助学贷款24人。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学院以“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本年度,学院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参与学院研究生课程数2门,参与培养研究生数91人,学院研究生参与制订行业企业标准12个;学院建设有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科技馆(2021年新增)四个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基地;聘任行业导师1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2人,副高级职称者7人。

本年度,学院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遴选和推荐工作,获批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案例项目2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1项,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项。此外,本年度学院有2项校级教改项目顺利结项。这些项目的新增立项和结题,为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1年度,学院以研究生“两个能力”培养为目标,着力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能力”。本年度,学院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7篇,SCI检索会议论文3篇,EI检索期刊论文2篇,EI检索会议论文1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批省优学位论文1篇;获2021年校优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1篇,校优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并推荐省优学位论文2篇;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5项,其中“杰瑞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二等奖1项、“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竞赛奖励7项,其中“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第十五届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2项。

2021年,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郁茜,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赴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学习深造。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目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自我评估进展情况:已基本完成自评报告初稿的撰写。已选聘部分外单位同行评估专家进行评估。

本学位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控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控制工程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亟需谋划新的学科增长点;(2)国家级高层次科研平台、项目、奖项等数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3)国家级中青年高端领军人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亟待突破。

下一步工作:(1)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学科群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以强化本学科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为抓手,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2)既要努力提高申报数量,更要不断提升申报质量,采取与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联合的方式,力争在国家级奖项和国家级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3)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挖潜并举,力争在国家级中青年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加大引育力度,进一步促进教师出国访学和学术交流。

六、改进措施

本年度,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和成绩,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完善、不全面、不均衡等问题,未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1. 学位点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院目前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个学术型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他三个一级学科尚未取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学院学位点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 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学院虽在省、校两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中取得一定成绩,一些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成果也得以应用,但是在国家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和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3. 研究生“两个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学院从整体上看,研究生“两个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在学术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参与导师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等方面,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变化,但是从反映研究生“两个能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上看,代表性的高水平成果还比较缺乏,学科竞赛的国家特等奖和一等奖还有待突破,发展上总体还不完善、不全面,从学院四个学科整体发展程度上看,还不均衡。

下一步思路举措:

1. 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群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学院学位点建设,积极做好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坚持学位授权点达到合格标准的底线思维,查漏补缺,拉高标杆,确保本轮学院学位授权点全部通过周期性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

2. 统筹部署、专项培育,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研究生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申报和遴选。利用学院政策支持和统筹部署、所在学科专项培育和持续改进等手段,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升研究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及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力争在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立项中,取得零的突破。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和活动载体,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监控,加大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力度。除充分利用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学院也将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建设面向ICT领域研究生“两个能力”培养的平台载体。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学院和导师两个层面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控和督促,积极培育省级、乃至国家级优秀博硕士论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项目的交流学习、培育和遴选,力争在国家A类赛事奖项上,取得零的突破,在研究生创新系列赛事,取得国家级特等奖等更好成绩。